为一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多式联运的建设,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多式联运产业集群和业态发展,搭建经济、稳定、高效的多式联运平台,在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广州港务局、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支持下,由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广州航运交易有限公司、深圳市中海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多式联运论坛(广州 · 南沙)2018720日在广州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业内500余名在多式联运领域内的菁英翘楚共聚一堂,深度碰撞思想与智慧,为粤港澳大湾区多式联运的创新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调整运输结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先后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推动降低物流成本,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大幅提高集装箱海铁联运比例。目前,交通运输部划定的70个重要港区中,铁路进港率仅为37%,集疏运系统已成为整个港口运输体系中的明显短板。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在联合印发《“十三五”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方案》中,提出建设2000公里的集疏运铁路,实现铁路支线(专用线)与港口及干线铁路的顺畅衔接,2020年重要港口铁路进港率将提升到60%左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举办“粤港澳大湾区2018年多式联运(广州南沙)论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广州港务局陈洪先局长对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热烈地欢迎,他表示广州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航空、水路、铁路、公路网络发达,发展多式联运的基础和条件十分优越。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017年旅客吞吐量超过6584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三,今年1-6月完成34023万人次,预计今年可突破7000万人次;广州铁路集团在广东省境内营业里程4081公里,时速200公里以上里程排全国第二, 2017年发送货物8937万吨,今年1-6月份,广州铁路货运量达979万吨,同比增长11.63%。正在建设的“广州大田集装箱中心站”,预计2020发运量将达到580万吨,2025年1870万吨,2035年2590万吨,将成为广州连通中欧、南亚等地区的世界级铁路物流枢纽。直达南沙港区的南沙港铁路于2015年12月26日正式动工,项目总投资152亿,全长81.831公里,预计2020年10月8号建成运营,集装箱班列将可直达欧洲,是珠三角西部货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合作和互助,积极推动江海联运、铁水联运、公水联运等多式联运体系协调发展。

                                              

       广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潘玉璋发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片区开发建设与改革创新情况》主旨演讲,他表示本次论坛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是落实交通强国建设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主旨演讲分别从南沙新区、自贸区发展历程,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交通规划、自贸片区创新情况作了推介,在新形势下南沙自贸片区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凸显,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特色金融产业等科技创新产业加快发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及出台了具有竞争力的南沙“1+1+10”的产业政策。南沙作为广州市推进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在广州港航业发展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下一步,南沙将在打造全球港口链、高端航运服务集聚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将紧抓“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机遇,深化新区自贸区改革开放创新,着力打造国际化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加快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打造广东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为广东、广州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交通部协会联运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多式联运发展专家组成员李牧原为大会做了《以物流通道和技术创新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主旨演讲。

                                             

       李会长作为多式联运领域的知名学者和行业带头人,以物流通道和技术创新的角度,深层次地解读了多式联运创新发展的关键抓手。多式联运作为物流业供给侧改革的头号工程和重要抓手,需要在新时期有新作为,启发我们需要跳出联运看联运、跳出物流看物流,把多式联运与国际物流通道和新兴区域经济合作的联系起来,把多式联运与运输结构调整联系起来,把多式联运与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的发展模式联系起来。在多式联运产业政策渐渐明朗的形势下,如何促进多式联运产业实践的不断丰富,如何让更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多式联运实践中,分享经验,少走弯路,把多式联运产业实践推向新的广度和高度。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吴永奇分享了《新运力创新运输组织新格局》主旨演讲。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国有大型集装箱运输企业,是中国铁路总公司中欧班列统一经营服务平台,是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秘书处单位。近年来,中铁集积极推进中欧班列、多式联运、箱管箱修三大品牌建设,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吴总在本次论坛中,不仅分享了中铁集在铁路多式联运、中欧班列、场站物流园建设方面的成就,同时,从一个全新的视野,为参会人员分享了铁路运力新的组织模式,结合信息技术的平台建设,如何提升铁路运输组织的效率和效益,如何推动铁路在多式联运发展中的创新发展,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赞扬。

       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项目物流部总经理刘盛分享《心向全球传递价值-中远海运物流的多式联运之路》主旨演讲。中远海运集团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商,近几年来,携手港口、铁路等相关企业,共同推动了中欧(中亚)国际班列、中俄国际班列、中哈亚欧跨境运输海铁联运通道、“南向通道”等多式联运业务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项目建设中进一步深化了与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国铁路总公司、中车集团、广州港集团的互信合作。中远海运集团将以参与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各相关政府机构和企业的信息共享、交流合作,携手打造互联互通、高效紧密的新模式,共同促进大湾区多式联运的发展。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宋小明为我们带来《广州港对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多式联运发展的贡献》主旨演讲。宋总回顾了广州港在历史上融入大湾区的历程,分析了大湾区的各自禀赋优势,介绍了广州港这些年在推动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尤其是在多式联运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在未来的三年,广州港集团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坚持走创新驱动的道路,着力加强仓储物流能力和港口核心竞争力建设,焕发港口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交流和合作的广度、深度,加快推进自由贸易港规划建设、港口资源整合、“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沿线战略布局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港口综合实力和集聚辐射能力;同时,持续加大港口资金投入,加快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能源,建设低碳智慧型港口,大力开拓大宗货物“散改集”业务,以内陆无水港网络为着力点,积极融入中欧班列和南向通道建设,推动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再上新台阶。

                                               

       安通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泉州安通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经文为我们带来《新一代多式联运,如何“联”出新速度》主旨演讲。近年来,安通控股不断加大对多式联运布局的投入,加快了综合物流服务平台的建设进程,在布局国内集装箱班轮航线的同时,进一步延伸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外贸航线的开通,有力提升了自身综合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行业地位。在长期的多式联运物流模式的运营和探索中,目前已形成水路、铁路、公路运输资源协同运作的物流服务网络。王总在发言中谈到,依靠资金、技术与管理“三轮驱动”推动多式联运的创新发展,即:建立不同运输主体间物流技术共享机制,综合物流系统组成部分完善,各组成部分间的良好衔接,技术是推动协同联动发展的关键保证;建立海铁公间多层次多方面管理共通机制,实现政府部门行政管理以及港口运输企业管理两大方面均有更多的交流合作,通过管理共通机制可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以资本为纽带,形成港口、铁路与公路港利益共同体,采取合资、入股、参股等多种手段的共建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随着港珠澳大桥年内通车以及一系列大湾区利好政策,区域内的城市群也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多式联运处于时代发展的窗口期。

                                             

       接下来嘉宾对话环节精彩纷呈,首先由特邀主持人中远海运物流广州公司总经理张保民总经理主持第一轮对话。广铁集团货运处处长张轶弘、香港付货人委員会执行总干事何立基、武汉理工大学陈宁教授、上海泛亚航运有限公司供应链运营中心经理刘航、美国总统轮船(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与中山分公司商务总经理黄冬宁等嘉宾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多式联运的机遇与挑战”展开一场头脑风暴,各位嘉宾分享了各自在粤港澳大湾区多式联运领域的实践体会,一起畅谈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多式联运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各位大咖的精彩对话,让我们从这场头脑风暴的盛宴,感知到了多式联运发展的蓬勃力量和发展前景。第二轮嘉宾对话由深圳市中海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花亮特邀主持,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分公司总经理李益群、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战略开发中心吕开献总经理、中集多式联运有限公司饶长海副总经理、武汉中港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云、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铁路互联部副主任潘洁等继续就“中国多式联运发展的经验分享”这一话题展开精彩对话。诸位嘉宾不仅分享了各自企业在多式联运领域的实践活动,而且对中国多式联运的发展提出各自的建议和自身发展的展望,妙语连篇,引人入胜,让我们脑洞大开。

                                               

       论坛期间,广州南沙开发区口岸工作办公室与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大顺发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分别签署《共建南沙“一带一路”亚洲航运枢纽合作框架协议》和《共建南沙保税港区(中欧班列)大朗站场过境多式联运中心合作框架协议》;上海得斯威物流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与广州保畅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南沙国际海铁多式联运中心协议》。2015年以来,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按照省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市打造“三中心一体系”核心功能区要求,南沙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根本,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落实《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全力推进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和国际航运枢纽主要承载区建设。截至目前,已开通国际班轮航线90条,内贸航线32条和60条“穿梭巴士”支线,建成33个无水港。2017年南沙汽车码头实现商品车装卸量80万台,2018年上半年实现商品车装卸量47.12万辆,同比增长24%。每月平均有60个航次的滚装船往返南沙-上海-天津-大连-海口,已成为我国内贸汽车南北对流运输的南方枢纽港。 

       论坛结束后的当天下午,参加论坛的来自全国各地300余位客人在广州港集团的精心安排下,来到广州港南沙集装箱码头片区参观考察。繁忙的港区一望无际,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和设施让每一位参观者感受到了广州港迈向世界一流港口的雄心。

       广州港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港口第五,航线拓展见成效,全球运输网络不断优化,而南沙自贸区为广州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增添新动能。截至目前,广州港集团共开通集装箱航线144条,其中外贸航线99条,内贸航线45条。

       广州港务局相关负责人在现场介绍,广州港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快港口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码头建设,计划于2020前,完成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南沙港区四期、南沙国际邮轮码头等八大工程。在未来的码头运营中,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将由传统码头升级改造为局部自动化,乃至全自动化码头。

                                              

       2017年7月19日晚,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清和厅灯光璀璨,高朋满座。由广州港集团主办的“广州港之夜·粤港澳大湾区多式联运论坛招待晚宴”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港口企业、铁路公司、航运企业、物流企业、多式联运经营人、综合物流平台型企业、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及金融企业等代表约300余人欢聚一堂,共话粤港澳大湾区多式联运发展的美好前景。在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多式联运在粤港澳大湾区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大家表示要不断的作为、担当、创新、改革开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多式联运产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大潮,从珠江出海口汹涌澎湃而来,南沙,就在这大浪淘沙的浪潮下,印着“湾区中心”的金色头衔,一颗珠江明珠展现出迷人的风采,门户枢纽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开放的大门越打越开,粤港澳大湾区的苍穹之顶,让新一轮开发建设浪潮澎湃,在新时代新征程的筑梦路上,让每一颗沙子金光,闪耀南沙未来。

       2017年初,交通运输部等十八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将多式联运发展提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本次论坛共同探讨把铁、公、海多式联运作为推进物流业供给侧机构改革和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措施,大力推动多式联运业务的发展。在我国多式联运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粵港澳大湾区发展多式联运潜力巨大,前景可期。 

       附件:多式联运”助力“中欧班列+”开辟“一带一路”物流新通道

       “多式联运”助力“中欧班列+”开辟“一带一路”物流新通道 

       7月20日,满载有41个集装箱货物的“穗满俄”中欧班列在广州市白云区的大朗火车站驶出,预计15天后将抵达莫斯科,完成全程1万多公里的跨越。与往常不同的是,这趟列车上有9个集装箱不是在大朗火车站直接装车,而是在广州南沙保税港区向海关申报放行后通过公路运抵大朗火车站的,主要是皮具、鞋靴等商品,毛重61吨,货值达172.8万欧元。

       这是广州海关首次将保税货物以“公铁联运”形式通过中欧班列转关出口。在这一模式下,国内外货物均可以充分借助广州南沙保税港区的保税功能、枢纽功能和海运优势,也能直接享受到中欧班列的便利,不仅可以“公铁联运”,还可以“海铁联运”、“海公铁联运”。

       以东南亚出口欧洲的货物为例,考虑到运输成本,大多数货物会选择海运方式,耗时较长。现在则可以采取先通过公路或者海路运往广州南沙,然后转运至大朗火车站,再换中欧班列“加速”前往欧洲。

       “这无异于开辟了一条‘一带一路’的物流新通道。”广州保畅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望说,“我们公司首次尝试将保税物流区内货物通过中欧班列的方式出口欧洲,相比海运出口,通过中欧班列出口到欧洲的物流时间可以从45天减少至15天,降幅达67%,节省了不少成本。我们公司2018年将出口欧洲货物价值将超过6500万欧元”。

       同日,广州南沙开发区口岸办与大朗站场中欧班列经营单位广州大顺发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签订《共建南沙保税港区、大朗站场(中欧班列)过境多式联运中心合作框架协议》。双方通过开展海铁联运、海铁公联运等业务合作,吸引东南亚货物经中欧班列前往欧洲,拓展中欧班列返程货物在南沙保税港区的仓储、配送、交易等运贸一体化业务,共同打造过境多式联运中心。

       广州市口岸办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通过推动中欧班列过境多式联业务的落地,
将有利于实现广州海运和铁运优势的资源整合。开辟东南亚货物在广州南沙保税港区集拼再经中欧班列前往欧洲的通道,对于发挥广州南沙保税港区的枢纽功能,联手中欧班列发展海铁联运业务,更好推动广州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贸往来提供服务。

 

GUANGZHOU SHIPPING EXCHANGE CO.,LTDwww.gse020.com